全球焦点!上海将三点八万家单位纳入排污许可监管体系 守护天蓝水绿

来源   2023-01-05 11:40:33

上海将三点八万家单位纳入排污许可监管体系

一证式管理,守护天蓝水绿(倾听)


(资料图片)

核心阅读

从2017年核发第一张国家版排污许可证,到2020年实现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5年来上海大力推进排污许可制改革,实施污染物排放一证式管理,探索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体系,取得积极成效,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冬至以后,上海人的微信朋友圈里“晒”起了一波夕阳红。人们在下班途中,被绚烂的晚霞打动,纷纷停下脚步举起手机。刚刚过去的2022年12月,上海创下了近年来当月仅一天轻度污染的历史新纪录,圆满完成2022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目标。

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为91.8%,环境空气质量6项指标连续两年全面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生态美、环境优,排污许可制改革功不可没。”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环评处副处长徐易伟说。

2017年,《上海市排污许可证管理实施细则》出台,在全国率先明确将废水、废气、固废、噪声等纳入综合许可,推进一证式管理。利用3年多时间,上海摸清了固定污染源底数,完成了排污许可管理分级。截至2020年12月底,上海共排摸5.2万家排污单位,将3.8万家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实现了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2022年,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建立了固定污染源信息库,结合排污许可日常发证登记情况实施动态更新,并与执法部门执法对象库实现了统一。同时,制定了《上海市固定污染源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办法》和相关配套文件,结合排污许可管理类别,对固定污染源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探索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体系,取得积极进展。

收严排污标准,倒逼企业整改

“以前进行环保管理,要参考各种标准法规,还难免挂一漏万。现在,一本排污许可证把要求写得一清二楚。”上海华谊涂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康云鹏说。

华谊的这本排污许可证,详细记载了企业废气、污水、噪声、固废等各类排放限值和自行监测、环境台账记录要求,以及主要产品、原材料和污染治理设施等信息。“排污许可证把原先分散在各项法规中的排污要求集中起来,为企业厘清了相关的责任和义务。”徐易伟说。

排污许可证不仅是“说明书”,也是“助力器”。通过收严污染排放总量控制要求,上海倒逼企业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实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

针对冬季大气扩散条件不佳的情况,上海对320家大气重点排污单位提出要求:从11月到次年2月,月度排放量要在全年平均值基础上减排30%。这项冬防管理要求被载入排污许可证,通过跟踪评估和监管督促,将年度减排目标落实到位。

华谊涂料过去采用活性炭处理废气,处理效率低、费用高。发证审核期间,金山区生态环境局建议企业对末端治理设施进行改造。企业投资640万元引进有机废气治理装置,处置效率从60%提高到96%。

“虽然投资不小,但是花得值。”康云鹏说,再也不用担心排放超标,生产调度更加稳定,员工职业健康安全也更有保障。

随着排污许可制度的推进,上海逐步淘汰了一批无法满足排污许可发证条件或没有落实按证排污要求的企业。2018年至2021年期间,全市关闭停产或转型的排污单位超过1.2万家,而地区生产总值保持逐年稳健增长,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提升服务意识,优化审批程序

上海雄耐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曾两次申办排污许可证被退回。公司总经理许进索性带着电脑和资料,在区生态环境局“排污许可专用工作室”,跟着工作人员逐条填报。“自己动手填一遍,让我对每个环节的排污要求和主体责任有了更深理解。”许进说。

宝山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大队长叶林介绍,辖区内排污企业多是中小企业,治污能力有限。开展排污许可证核发以来,他们每年都会派出工作人员,同第三方技术单位人员一起,到企业现场深度核查,发现并指导企业整改各类环保问题1000余项。

在推进排污许可制改革过程中,环保部门服务意识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持续改善。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部分规范标准和自行监测操作难等问题,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对纳管企业在线监测和雨水口、锅炉监测频次要求进行了优化调整,监测频次由每月一次调整为每季度一次,一年无异常可放宽至半年一次,减轻了企业负担。

从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技术评估到环评审批,再到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常规流程要走4个月左右。2020年7月,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出台规定,明确临港新片区的建设单位在办理环评审批的同时,可同步申领排污许可证,“两证合一”广受企业欢迎。梅赛德斯—奔驰零部件制造服务有限公司利用新政,仅40多天就走完了全部流程。

去年,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又向国家申请了开展排污许可制与环评制度衔接试点,进一步将“两证合一”政策范围拓展到闵行、青浦、奉贤以及上海化工区和24个重点行业,让更多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徐易伟说,“两证合一”试点实施以来,全市已有近30家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审批时间较常规流程减少2/3,大大缓解了企业投产前“取证”的焦虑。

搭建信息平台,管理有迹可循

到了企业自行监测的时间点,华谊涂料质量环安部专员杨渝杰来到废气排放口,用手机扫描标识牌上的二维码,相关数据信息一目了然。与此同时,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执法总队通过排污许可证证后管理系统,也收到了企业上传的信息。

目前,上海总计核发带有二维码的标识牌2万余张,通过扫描排放口标识牌二维码,实现排污许可证、监测和监管等信息的快速查询。近年来,上海着力建设“一个平台,两个翅膀”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平台,并于去年升级为固定污染源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将信息化前移到排放口,前移到执法、监测现场,借助信息化手段,环境管理效能持续提升。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高级工程师王跃介绍,通过“一个平台”——排污许可证证后管理平台,企业排污和政府监管过程同时呈现在一个大屏幕上,清晰有据,大大提高了监管效能。

“两个翅膀”指的是现场监测移动端和移动执法系统。“一个平台,两个翅膀”联动,记录了持证单位的监督管理过程,实现了对持证企业监管、监测、监察联动的闭环管理。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执法总队六大队二级主办李金婷说,过去,企业有时会对执法规范提出疑问。现在,执法的每个环节都在平台上有迹可循,让监督工作同样置于监督之下。“信息化让执法行为更加精准、科学和依法,提高了监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人民日报 记者 田 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