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对非瘟的关注度明显上升,对市场最直接的反馈是市场上出售的小型和重型猪数量显著增加。据机构统计,市场上90公斤以下小体重猪的比例已从1月底的5.7%上升到目前的8%左右。此外,在出栏生猪中也确实存在被感染的个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机构研究数据显示,从去年12月至今,非瘟已导致产能阶段性下降4.4%左右。但由于储备母猪充足,预计3月份能繁母猪存栏将恢复,因此非瘟对实际产能的影响可能不到4%。
如果我们比较这些年来非瘟对产能的影响,结果会更清楚。众所周知,非瘟具有季节性特征。在传入我国后,除了2017年和2018年极具破坏力外,近年来在产能恢复过程中,非瘟每年都出现扰乱市场的现象,对市场的影响节奏或预期效果也将大于市场的实际供需表现。
本轮非瘟影响产能,但考虑到非瘟季节性明显,年后仔猪价格快速上涨,养殖企业淘汰母猪,以及近年来非瘟对猪价的影响,至少目前是这样,非瘟不足以带来生猪供需周期变化的后果。
未来生猪价格将走向何方?
从一季度猪价表现来看,1-2月猪价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二次育肥的增加和屠宰企业分流入库等行为的切换抬高了猪价的底部,而不是受市场供求的驱动。随着这些市场行为的热度消退,3月份生猪价格的驱动因素开始回归到实际供需端。
在非瘟季节性特征以及养殖端对非瘟的认识和防控能力提高的前提下,非瘟对后续市场供求的边际影响非常有限。因此,我们仍然需要重点从供需和预期两个方面来判断未来猪价的走势。
从供给端来看,二季度生猪出栏量与2022年6-8月可繁母猪存栏和配种情况相对应。从2022年4月开始,能繁母猪存栏由负转正,但受盈利能力、资金面、后市预测等因素影响,能繁猪环比增速基本控制在3%以内。因此,未来生猪供应将继续保持稳定的趋势。
从需求端来看,猪肉消费目前处于季节性需求淡季,对猪价上涨的支撑较弱。在未来,如果不超出消费者的预期,很难取得显著的积极成果。当然,随着猪价的上涨,二次育肥是人们更加关注的因素之一。但随着猪价的波动和自身市场意识的提高,以及二季度猪价的季节性特征,对二次育肥的情绪逐渐转向谨慎,使得二次育育难以大规模出现。
因此,总的来说,第二季度的生猪价格很可能会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上运行。根据可繁母猪数量减少的情况,理论出栏量将从9月份开始环比下降。此外,猪肉消费已进入旺季,不排除在第三季度7-8月出现引领市场的市场趋势。
简而言之,尽管非瘟给产能带来了一些变化,但总体而言,对市场供求的边际影响是有限的。如果猪价出现趋势性变化,仍需等待时日。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觉得不错请记得点赞评论加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