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金】美国汽油累库了,芳烃产品受惊了

来源同花顺财经   2023-04-21 16:46:14

3月中下旬,PTA经历了现货流动性紧张,成本推涨的双重利多,近月合约一度暴涨,2305最高至6500元/吨一线,一个月内上涨1000元/吨;远月2309合约从5400元/吨一线最高至6000元/吨。从价格走势看,随着主力移仓至09合约,PTA期价4月份以震荡横盘为主,期间供应商收货导致现货及近月依旧偏强,但现货基本面在发生着变化,其中最主要的是终端织造开工率在清明节前开始持续走弱,已经回到2月初水平。

苯乙烯价格在3月中开始反弹,节奏与PTA同步,主力从8100元/吨附近反弹至8700元/吨以上,其中也有芳烃走强的利多支撑,但表现较PTA主力偏弱,主要因需求偏弱拖累。本周一开始,苯乙烯率先走弱,与其装置重启后供应增加的预期有关。

芳烃:调油利多提前兑现,汽油转弱芳烃下跌


(资料图片)

4月份以来支撑PTA价格最主要的利多是成本,油价中枢回到85美元/桶及美国夏季汽油调和增加芳烃需求都对PTA价格有支撑。但周内油价开始下跌,而美国汽油周度数据对芳烃的支撑转弱,国内芳烃下游PTA和苯乙烯同步走低。今日PTA主力2309合约大幅下跌,价格重心回到5800元/吨以下。

芳烃调油的逻辑在去年4月爆发至6月结束,今年在调油商提前采购芳烃产品等动作下,利多提前显现,化工品市场在3月-4月份对该预期进行了充分的交易。尤其是PX在二季度检修集中的配合下表现强势,推高了PTA价格。目前国内PX装置开工率依旧在70%附近,亚洲综合开工率在65%左右。但5月份之后国内PX装置的检修量下降,重启增加,PX的供应将有望回升。从甲苯和二甲苯的调油和化工利润看,调油利润一直在走低,而化工加工差维持平稳,未来可能会面临芳烃向化工品的切换,亚洲PX和纯苯的供应将回升。因此,油品市场的表现牵动着芳烃市场的神经,在油价连续下跌,美国汽油裂解价差止涨,周度库存转为上升时,国内PTA和苯乙烯价格应声回落。

PTA:供应维持高位,需求明显下滑

PTA加工差在500元/吨左右中等偏上水平,供应维持在高位。在恒力惠州250万吨顺利投产后,4月份国内PTA产能达到7394万吨,开工率维持在80%以上。近期蓬威石化90万吨装置重启,4月底还有亚东石化75万吨装置有重启计划,英力士125万吨检修产能计划5月中重启;检修装置有中泰120万吨4月下、恒力250万吨5月中和百宏250万吨5月初。PTA的供应在4月份下上升,5月中下旬会因两套大装置的检修而阶段性下降。但从中期看,恒力惠州还有250万吨新装置待投产,另外嘉通石化2#250万吨及仪征300万吨装置都有投产计划,随着PX的供应回升,PTA的供应也将迎来放量。

下游聚酯开工率在3月份达到90%以上后,4月份持续下滑,4月中已经降至87%附近。本周三,市场流传聚酯龙头全面减产的消息,虽然没有其他巨头加入减产的行列,但目前产业链下游织造开工下滑,在未见有订单转好的情况下,预期聚酯可能再度面临累库的压力。2022年聚酯厂高库存压力在年底通过降价促销得以缓解,目前聚酯厂库存水平处于中等偏上,虽然不愿意大幅下调开工率,但面对可能的资金面压力和现金流的亏损下,也不得不考虑淡季需求转弱的现实。

苯乙烯:春检装置重启,下游需求不振

苯乙烯春季检修的装置浙石化、旭阳已经重启,本月下旬齐鲁石化(600002)、新阳也有重启计划,叠加新装置淄博峻辰顺利投产,苯乙烯开工率已经恢复到75.2%,周产量来到了30万吨的历史高位,与去年同期的周产25万吨相比高出20%。后期虽然茂名石化、揭阳石化有检修预期,苯乙烯周产仍然会维持在29-30万吨的高位。

苯乙烯三大下游利润欠佳,ABS税后亏损400元/吨,GPPS税后亏损100元/吨,EPS税后亏损10元/吨。低加工费下,下游综合开工率不高,提货积极性欠佳,维持刚需采购。五一假期临近,EPS部分装置有降负预期。供应高位,需求不振苯乙烯进入累库通道,加工费目前在600元/吨附近,小幅亏损,后续或将继续承压。

总结及展望:中线有空配压力

美国汽油裂差持续走弱,周度库存数据上升,芳烃从调油回切化工的预期升温,一旦PX的供应回升,成本支撑和供应瓶颈都将不复存在,对PTA会有成本和供应的双重利空。终端织造负荷下降,意味着消费转弱,聚酯开工率有持续下滑的预期,供需面转弱。短期近月合约存在不确定性,可能依旧有反复,继续关注供应商的动作及汽油市场的表现;中期油价调整及PX支撑减弱,存在成本重心下移的可能,加工差也有压缩空间。

去年下半年至今,韩国至美国的纯苯出口增加,流向中国的量下降,2月中国纯苯进口量30万吨,环比下滑10%。国内纯苯跟随炼化装置检修,开工率降至80.23%。后期,随着苯乙烯装置的重启,纯苯港口库存逐步去化,短期的驱动有利于买纯苯抛苯乙烯。后续若美国的调油逻辑弱化,纯苯美韩价差收敛,韩国纯苯重新转向中国,去年下半年的情形提前上演,苯乙烯全产业链都有空配的压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