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珍惜和平岁月的可贵

来源文汇报   2023-08-01 14:15:41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1953年7月27日《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在板门店签署。至此,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这一战,中国人民志愿军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赢得伟大胜利。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同仇敌忾,让世界见证了蕴含在中国人民之中的磅礴力量。上海人民与全国人民一样,用各种方式支持抗美援朝,从勇上战场到捐款捐物,为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统计,上海地区有1.8万余人参加志愿军入朝作战,其中8000余人英勇牺牲,长眠在异国他乡。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我们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既是对这段历史和志愿军老战士的崇敬,也是对抗美援朝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新时代新征程上,更需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芒。

上海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近两千件展品讲述可歌可泣英雄故事

“今年是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正好孩子放暑假,就特意带他来馆内看看,让孩子对这段历史有个充分的认识。”夏日炎炎,没有阻挡观众来到位于奉贤区的上海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的热情,其中不少是家长带着孩子前来瞻仰先烈。


(相关资料图)

石膏脚模和军用毛毯的背后故事令人动容

观众张先生表示,自己平时就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很感兴趣,知道上海有这么一家专门呈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展馆后,就一直想来看看,“展馆内有很多珍贵的实物,比如当年志愿军战士穿过的军装,看了之后很受触动。”

“馆内目前陈列了1352件真实文物,精选了500余幅珍贵的照片,反映抗美援朝时事新闻的各类报纸,如《文汇报》当年对战争各个阶段的报道等,并辅以影视等形式,多角度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上海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馆长徐渭岳介绍。

纪念广场上,近百米纪念墙上刻着战场上的英雄人物以及《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等;纪念馆内,展陈了抗美援朝五次重大战役等史料,此外还有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9尊英雄的雕像。

“在上海赴朝参战的1.8万余位志愿军战士中,奉贤和南汇人就占了一半以上。有的年纪很小就奔赴战场。作为后来人,我们应该对他们有所纪念。”谈及建馆初衷,徐渭岳用“让志愿军子女欣慰,后来者瞻仰”来概括。

为了办好纪念馆,他曾前往位于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只有亲眼看到当年的实物和史料后,才能真正立体地了解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这对距离当年历史相对较远的年轻人而言,尤为重要。”

展馆内还有许多令人动容的展品,如原中国人民解放军26军88师262团2连政治指导员梁皓东的遗孀毛霜庭女士捐赠的一对石膏脚模和一条军用毛毯。纪念馆工作人员徐青讲述,在朝鲜战场上,梁指导员双脚被冻坏,回国后国家为其打造了这对供制作矫形皮鞋使用的石膏脚模,“由于经受了零下4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许多志愿军战士的脚冻伤后,就需要穿上这种特制的矫形皮鞋,不然行走很困难。”军用毛毯则是在1950年11月缴获的战利品,后来给战士们作御寒物。梁皓东负伤回国时躺在担架上,战友用这条毛毯帮他盖住负伤的双脚送行,至今已有70多年。

“我们很多展品都是由各地志愿军老战士或是其家属捐赠的,他们希望通过纪念馆让这些物品发挥更大作用。”徐渭岳说,为了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了解先辈们的英雄故事,纪念馆近些年一直加强与学校的联系,“我们先后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同济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上海音乐学院、洪庙中学、四团小学等进行合作共建,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

累计接待超165万人次,年轻人越来越多

“整个纪念馆的参观都是免费的,自2013年开馆至今已经吸引观众165多万人次,不仅有机关党校、社会团体、驻沪部队官兵、消防战士、社区居民,还有外省市的游客、大中小学的师生。”令徐渭岳欣喜的是,最近几年,前来参观的年轻人比例不断增加,“这段历史让许多年轻人感到震撼,特别是在聆听了志愿军战士的感人故事后,更是表示要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

作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也一直参与到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的“拥军优属、固我长城”主题系列活动之中。2021年,向基金会捐款人民币100万元,用于支持上海的拥军优属工作。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每年也多次组织全市优抚对象参观纪念馆,让他们体会和平的来之不易。2022年9月,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还与上海福寿园公益发展基金会、上海永福慈善基金会联合设立“崇敬英雄专项基金”,用公益实事项目专门关爱驻沪部队和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中的英雄模范。

韩德彩中将讲述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段传奇空战——30秒击落美军“双料王牌飞行员”

“我拼命拉了一杆,愣是把飞机拉过来,把瞄准镜光环拉到敌人机头前面,这时我的位置在敌机的外侧,一缩光环,接着就开炮,火一下就冒出来了。”在原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韩德彩中将家中,他拿着两个飞机模型摆出战斗动作,向记者展示着70年前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一段传奇空战。

1953年4月7日,时为志愿军空军15师43团一大队飞行员的韩德彩,驾驶着僚机与张牛科所驾驶的长机正掩护我军飞机降落。“也不知道转了多少圈,我一看油量警告灯亮了,只有300升左右,就报告返航。这时,塔台突然叫我们拉起来,说敌人向我们开炮了。”说时迟、那时快,长机尾部突然冒出一股白烟,韩德彩意识到长机在敌机的偷袭下发动机已经停车了。

见状,韩德彩马上猛推油门,迅速提升高度追上敌机。敌机却突然下滑右转,韩德彩没有跟着下去,“当时的高度大概是600米左右,下面山就有300多米,下去就是撞山,我没睬它,我向上争取了点高度,便于增速。”

果然,韩德彩刚有所动作,敌机马上就转回来向上,企图利用优越的转弯性能摆脱韩德彩的追踪。韩德彩找准机会,瞄准敌机机翼和机身的连接处猛烈开炮,“马上就看到有人从冒火的飞机里跳出来,我对着无线电大喊,敌人跳伞了,快来抓俘虏!”

随后,韩德彩将机头拉回对准机场方向降落,刚落地滑行一段,飞机上的油就已经烧光了,发动机自行停车。“我后来算了一下,整个打下来的过程在30秒以内,如果那天再打不下来,我再往前跟,哪怕晚回来15秒,我就回不来了。”时隔70年,韩老将军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感到惊险,“那天从飞机上下来动都不想动,所有力气都花光了”。

机场内则是一片欢腾,到处有人高喊“打得好”,“扔手套、扔帽子的都有,像过节一样,因为这是第一次在我们机场上空打得敌人跳伞”。

这场空战后来在国际上引发轰动——年仅20岁、总飞行时间仅200小时不到的韩德彩,击落了总飞行时间达3000小时的美军“双料王牌飞行员”费席尔。朝鲜战场上,韩德彩击落了5架敌机,先后荣立一等功两次,被空军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美国人的技术比我们高,飞机比我们好,为什么打不赢。因为他怕死,所以就把他的技术压制住了。”在韩德彩看来,人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正是因为我军战士勇于斗争、敢于牺牲的精神,才在战争中逐步掌握了空战战法。

举国同心亦是抗美援朝胜利的一大法宝。“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被发动起来了,即使条件很艰苦,仍然一心一意地支援战争,在世界上都很难找到这样的情况,但中国就办到了。”韩德彩感慨地表示,中国老百姓为保障志愿军起了重要作用,正是他们使我军最终能以“钢少气多”力敌“钢多气少”,“没有老百姓做强有力的后盾,我们在前线根本没得吃、没得穿,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

如今,虽然已是90岁高龄,但韩德彩仍十分关心我国空军发展,并寄语年轻飞行员:“飞机再好,也要从飞机最基本的东西开始去研究,扎实掌握飞行理论和技术。另外,一个飞行员一定是个勇敢的人,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这样才有可能成为胜利者。”

89岁志愿军老战士陆银根回忆金城战役——当年在战斗中见到了“黄继光”式英雄

在奉贤区洪庙镇的一栋居民楼里,记者见到了今年89岁高龄、精神矍铄的陆银根老人。他年仅17岁便应召入伍赴朝战斗,历经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以及大大小小阵地战无数。在金城战役中,他还见到了战友用血肉之躯挡住敌人枪眼的英雄壮举,是奉贤为数不多还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抗美援朝老战士,并代表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向陆老伯送上了诚挚问候。

时间回到1951年,在辽宁葫芦岛驻地进行了近4个月的新兵训练后,陆银根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67军201师601团3营7连的一名步兵,并于当年5月奔赴朝鲜战场。

“当时敌人的飞机白天到处在侦察,稍有不慎就会被扫射和轰炸,所以我们只能晚上赶路,白天休息。”陆银根回忆,由于夜间行军能见度很低,每个战士就拿个白布系在背包上,一个牵着一个走,避免掉队。

为尽快抵达前线,部队晚上都是急行军,陆银根和不少战士的脚上都起了很多水泡。战士们就将自己的头发揪下来,用针带着头发把水泡穿透,再将头发在水泡上打结,这样再次走路的时候,由于头发的存在,水泡就不会完全封死,水分就能排出。

到达“三八线”附近的阵地后,正值当时美韩联军发动“秋季攻势”。为了减小敌人猛烈炮火带来的伤亡,部队开始挖防空洞和壕沟,“几乎把山都掏空了,对外只有一个瞄准孔,你来我就打你,你不来我就不动,睡就睡在坑道旁边,在坑道旁挖个洞,叫‘猫耳洞’。”陆银根所在部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打的都是阻击战,与敌人进行一个又一个阵地的争夺。许多战士在这样的拉锯战中牺牲,与陆银根同一批出去的同乡,最终只回来5个人。

1952年,在110号阵地的战斗中,担任机枪手的陆银根被5枚子弹打中腿部,在被送到师部医院养了3个月后,双脚刚能走路又回到了前线。

到了1953年夏季,陆银根经历了入朝以来最大的一场战斗——抗美援朝战争金城战役中的轿岩山战斗。在与中国人民志愿军67军199师一起攻击116高地的过程中,由于敌人构筑了大量地堡,部队的几次冲锋都被重机枪火力压制了下来。

这时,他看到一位战士为掩护部队冲锋,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地堡的机枪射孔。敌人的机枪哑火了,这位战士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扫清了前进的障碍。看到这样的场景,陆银根悲愤无比,他迅速端起机枪与战友们一起歼灭了地堡里的敌人,杀向117高地、118高地,直至占领整个轿岩山。之后他了解到,这位年轻战士的名字叫李家发,是一级战斗英雄。

夺取轿岩山,让美韩联军从金城到汉城无险可守,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迫使美方在谈判中做出了一些原来不可能的让步,促进了停战的实现。

1954年,陆银根从朝鲜新义州回到吉林通化车站,一路上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下车后受到当地各界热烈欢迎,倍感高兴和光荣。退伍回乡后,他得到了政府的照顾,平日里除了务农外还看管村内水闸,生活忙碌而充实。

如今,陆银根已经89岁高龄,他时常会想起在朝鲜战场上与自己一起浴血奋战的战友,想见见“老战友”的念头从未消失。奉贤公安分局洪庙派出所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需求后,马上安排车辆来接陆老伯和老伴,一起前往同样位于洪庙辖区的上海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并由派出所女辅警、“双拥助老先锋队”队员翁晔蓓作为义务讲解员全程陪同,带着两位老人观看馆内的史料和实物。

由于陆老伯的腿受过伤,行动颇有不便,洪庙派出所“双拥助老先锋队”的几名民警和辅警也会定期去老兵家中陪他们聊聊天,打扫卫生,了解身体情况。每逢传统节日,还会去看望高龄老人,送上节日慰问。

“考虑到陆老伯等辖区内的一些志愿军老兵年事已高,不能到窗口办理户籍业务,我们会主动提供上门服务为他们采集信息、办理业务等。”洪庙派出所民警干桂俊表示。

洪庙派出所所长金成告诉记者,今后派出所还将结合日常工作,发挥“双拥助老先锋队”的作用,持续推进双拥工作,“例如利用警医合作,定期为老兵进行身体检查,邀请他们进所交流,让民警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等。”

作者:何 易 糜俊豪

摄影: 邢千里 糜俊豪

编辑:陈梓丹 周洁瑜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猜你喜欢